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一汽大众销量雪崩 谁导演了"神车危机"
    时间:2015-06-03 10:04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罗裕

    上周末,有媒体爆料称,得到最新的一组销量数据显示,5月份前三周,一汽大众的销量仅有6万辆,出现同比45.7%的降幅,相当之惊人。

    如果一汽大众第四周的销量数据不能得到惊天逆转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5月断崖式的销量增长,绝对能把一汽大众送上各大汽车媒体的头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一汽大众销量雪崩,这也许才是业界最关心的。

    一、压库冠军

    既然谈数据,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是2011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国内车企之一,但同时也是最善于制造数据的行家里手。

    在2014年销量榜上看似最为耀眼的一汽-大众,全年销量为178.0888万辆,过于吉利的数据,被媒体不止一次怀疑过其真实性了。等到期末库存9.6万辆的数据出炉,终于理解了一汽-大众在备受戕讨的特殊年份太需要如此“任性”的数据来挽回颜面了。

    一汽大众的4月销量为132211辆,前4月累计销量为571262辆,此累计值已经被上海大众(663834辆)拉开9万多辆。

    以一汽大众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种尴尬原本不会发生。

    那为什么数据不能再漂亮一些了呢?最合理的解释是,“修饰”不动,压不动了,再压要粗大事了。

    是呀,经销商又不是逆来顺受的“八宝鸭”,压到极限了,谁也都会消化不良。

    至于一汽大众不敢再压了,车透君的判断是,一定是经销商的积怨累积到了随时都可能爆发“起义”的临界值。

    再压,那激起的就是燎原星火了。

    二、制霾专家

    一汽大众的销量难以为继,与它制造的不少“雾霾”也有关。笔者在此前撰写的一篇《一汽大众制霾,上海大众裸奔,根本停不下来!》一文文中就曾指出过这一现象。

    始于去年年初新速腾“断轴门”事件发生后,7月中旬一汽大众官方微博强硬回应并反咬一口,很快引发消费者抗议,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收到的 投诉激增。到10月17日公布的召回计划时,一汽大众丝毫没有低头认错的态度,并再次“造霾”,提出安装金属衬板的“骨科技术”,再遭消费者强烈不满。

    采用投放巨额广告的手段,一汽大众躲过了央视315,但是其在民间的口碑却渐行渐远,难以挽回。

    目前如火如荼、延绵不绝的速腾车主维权仍在展开,且一汽大众至今并没有妥善解决的迹象。

    新浪微博上,有的速腾车主通过照片显示,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在一汽大众的4S店门口进行问题车的现场展示,苦口婆心的劝说速腾准车主放弃购买计划。这个群体的决心和行动力,似乎比2013年前后的DSG车主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作为曾经的广告大户,一汽大众此时已经黔驴技穷。

    在一汽反腐、高管落马、关联公司相继出事后,一汽大众可用来打点和公关媒体的费用和手段也逐渐捉襟见肘。所以,更多的民怨得以曝光。

    与民心相悖,因此一汽大众这种销量负增长的趋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三、此消彼长

    说到销量雪崩的另一原因,一汽大众对于市场形势变化的应急反应机制,其实也不敢恭维。

    进入4月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先后官降,长安福特免税,相比之下一汽大众的促销力度最为保守和羞答答——“免保”。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在促销上羞答答,消费者自然也会在进店时羞答答、下单时很犹豫,你又有那么多负面,大家自然就渐渐敬而远之了。

    其结果不言自明,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一汽大众的销量便扛不住了,出现了惊人下滑,市场份额则转移至了竞争对手碗里。

    但看终端,一汽大众的暗降力度其实胜过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新宝来、捷达、速腾、高尔夫的最大降幅基本超过30%,迈腾、CC的最大降幅也基本在20%以上。

    其实,官不官降,对于早已贱卖多时的一汽大众而言,已经意义不大。

    但你在降价上不打广告,等于给了一众对手机会。更高性价比的其他合资车型、技术与做工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经过长期的“反神车”运动,终于也从一汽大众的长青树车型中分得了一杯羹。

    四、神车危机

    如果再深入分析,一汽大众的这种危机,或称“神车”危机,更可视为大众在中国各个层面危机四伏的一次大爆发。

    细细梳理大众在中国的发家史,就会发现“TSI DSG的动力总成战略”为其真正立下汗马功劳。

    而随着这些年其他车企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比TSI更先进的发动机也在不断地被引入中国。比如目前宝马、福特、通用、标致雪铁龙等都有搭载带T发动机的车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甚至日系车也开始在此领域发力。

    于是乎,大众的技术地位在不断稀释,而大众却似乎陷入到了新技术的“真空期”。

    再稍加研究便可发现,在南北大众现有的产品矩阵中,不乏“旧平台造新车”和“小平台造大车”的拉皮车。

    “套娃策略”在“越骂越成功”之后,终于收到了市场的深深恶意。说明民意终究会影响现实,只是经常来得晚一些。

    不仅如此,新宝来和朗逸的老平台造车,新POLO取消后保险杠、7速干式DSG变速器后问题频发以及新速腾的全面减配等问题,均在纷纷说明大众曾经所标榜的“德系品质”正在离它越来越远。

    速腾断轴门及其后续的召回风波,也正给大众中国带来博弈难题,那就是如何在商业利益与企业公民责任之间、在保持核心卖点和尊重消费者核心利益之间、在追求短期利益和维持长期利润及企业形象之间做到平衡。

    最近股市跌停让人挺闹心,那么最后站在股市类比的角度来分析,一汽大众的销量“跌停”,未必是件坏事。

    如果能因此警醒一汽大众以及大众(中国),并开始加强对品牌维护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那么也许能够遏制住更可怕的“神车危机”蔓延。

    从上表不难看出,在一汽大众军团方面,新宝来、捷达、速腾、高尔夫的最大降幅较大,基本超过30%,迈腾、CC的最大降幅也基本在20%以上。

    一汽大众是另一个出现同比下跌的品牌。虽说1.5%的负增长不算太严重,但如果考虑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与目前如火如荼、延绵不绝的速腾车主维权相关联,且一汽大众目前并没有妥善解决的迹象,这种负增长的趋势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新浪微博上,有的速腾车主通过照片显示,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在一汽大众的4S店门口进行问题车的现场展示,苦口婆心的劝说速腾准车主放弃购买计划。这个群体的决心和行动力,似乎比2013年前后的DSG车主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除了上市的高尔夫7仍保持了26.9%的高增长外,其它车型均出现同比下跌。主力走量的捷达、宝来分别下跌13.9%、 33.0%。更高性价比的其它合资车型、技术与做工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经过长期的“反神车”运动,终于从大众的长青树车型中分得了杯羹。

    前几天,《汽车公社》得到的一组数字显示,5月份前三周,国内主流汽车企业的零售销售情况非常糟糕,其中一汽-大众在本月前三周的销量仅有6万辆,同比出现惊人的45.7%的下滑幅度,令人惊愕。

    众所周知,一汽-大众是2011年以来表现最好的国内汽车制造商之一,不过从2015年开始,随着市场转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今年前4个月,一汽-大众(含奥迪)零售销量为53.9万辆,同比下滑0.9%,月均销量13.48万辆,不过,从3月份开始,一汽大众的月销 量已经开始环比持续下滑,4月份的零售量只有12.7万辆,但是,即便按照这个数字,一汽大众在5月份完成13万辆左右销量也合乎情理,但是前三周仅实现 6万辆的销量,的确匪夷所思。

    按照前21天的销售进度仅有6万辆来看,一汽-大众整个5月份突破10万辆以上都很难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一汽大众领跌中国车市呢?

    一方面肯定是糟糕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不能否认一汽大众糟糕的市场应对能力,在上海通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和北京现代3月底开始就频繁推出各种免税、免贷甚至官降各种措施的时候,一汽-大众岿然不动,错失主动应对市场的良机。

    此外,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隐藏多日的质量隐患也是导致一汽大众销量垂直下滑的重要因素,速腾的“断轴门”危机尚未解除,DSG的隐患也在一步步发酵,加之糟糕的市场环境,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汽大众在本月前三周断崖式下滑。

    中国汽车市场变化之波谲云诡,无人能测。记得2009年1月,去一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面试。面试官是一美国人,他的第一问题就是:你认为今年中国 汽车市场的增长率会是多少?我说与GDP增幅相当,约8%左右吧。对方一个毫不掩饰的冷笑,然后认真的看着我说:他们的预测是-1%到-5%。

    当时,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

    我相信这位美国专业人士很了解汽车市场与预测,但我相信他不了解中国汽车市场。尽管他们公司的报告卖给各大国际车企、零部件公司的费用以百万美元计。一年后的数据显示,当年的汽车增长率为46%。是正的,不是负的。

    这个故事,不是想说明中国汽车市场会一直如此红火,而是说它在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非线性增长。变量很多,关系微妙,世界上最严谨的数学模型也无法预测精准。

    如今,类似的剧情又在上演。但这次中国汽车市场会像六年前一样出人意料的反转吗?难。

    原因很简单,中国汽车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市场。从第三个包子吃到第五个包子可能不费力,甚至在饿了很久的情况下会吃的很痛快,但再到第七个包子,就没那么容易了。另外,宏观经济的增长放缓,让大家的购买预期迅速降低。

    第一个原因影响经济车型的销量,第二个原因影响豪华车型销量。所以,福特、大众、现代、通用纷纷祭出了花样不同的降价法宝,福特甚至宣布减产。 而豪华车日子一样不好过。成都宝马可以打六折,曾经一度炙手可热需要加价的路虎极光,目前竟然出现11万的优惠。一面是经销商的反水和倒闭潮,一面是厂家 收到当局反垄断调查、以及消费者日益高涨的维权热潮。一句话:地主家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

    个性化、小众化、高溢价化的车型受影响最大,而越实惠的车型则依然畅销。市场的寒风,一下就把那些“虚胖”的装逼犯吹回了原型,那些一直“死壮”的实惠车型则一直热销。前者如凌渡,后者如昂科威。

    下面来看一下1-4月中国排名前15的企业,它们的爱恨离愁吧。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为香港盛博公司提供的终端注册数,与我们平时常见的中汽协和乘联会公布的批发数据有所不同,但大方向上应该趋同,且相对更加精准一些。

    上海大众依然第一,但出现了同比下跌3.1%的窘境。这也是前十五名少数下跌的企业,而且跌幅最大。其中主要原因是主力车型朗逸家族同比下跌 13.8%,桑塔纳家族下跌21.9%。“套娃策略”在“越骂越成功”之后,终于收到了市场的深深恶意。说明民意终究会影响现实,只是经常来得晚一些。

    斯柯达品牌除明锐同比增长29%外,其它车型悉数下跌,包括车名曾恶评如潮的野帝,在SUV热潮高烧不退的大背景下,能同比下跌9.2%也是不易。

    总的来看,如果说桑塔纳是败在令人发指的减配上,那么其它车型则尝到了外观欠佳的苦果。明锐的外观则表明:原创性、协调性、高辨识度的设计还是能一直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而配置、外观都不错的情况下,也不能保证一定热销。比如凌渡。今年一月,在凌渡上市会上,贾鸣镝说这款“宽体奢适跑”月销不上一万就不算成功。数据显示,前4个月,这款被寄于厚望的车型在终端共销售了11350辆,平均月销不过2838辆。这显然不算成功。

    刚刚上市时一众媒体不顾现实中加价一万以上的实事,而大呼实惠的热闹场面,如今看来更像是讽刺。还有自媒体以“凌渡月销轻松过6000”为题助攻,可在终端销量面前,那更像是向经销商压库的一个铁证。那句话怎么说着来着?装什么必被什么。

    上海通用同比增长12.4%,在一片哀鸿中还算体面。一度做为合资小型SUV代表之作的昂科拉同比下跌13.6%。这同样证明,实惠度不够的车型会被市场无情教育。而出自同一平台、性价比更高的创酷,则实现了平均月销过5000的殷实成绩,正快速逼近表哥昂科拉。

    主力车型凯越虽同比大跌41.5%,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刚上市的新英朗让路。用更高一级的品牌和更高一级的车名,来实现一款产品力相对平庸的车型在销量与利润上齐增长,不得不说通用的市场部还是懂中国市场的。那句“懂你说的,更懂你没说的”,还真不是白说的。

    总的看,整个别克品牌的增长势头还不错,特别是“双君”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甚至有一些小众化的英朗XT也实现了58.4%的增长。说明 2010年通用暗中定下的对标奥迪的战略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而真正发力的新中坚力量,可能是即将上市的威朗。这款真正替换原英朗GT的A 级车,将直接与 换了后悬的速腾、初出茅庐的凌渡展开贴身肉搏。

    改款后的新赛欧,并没有比上一款好看多少。加之自主优秀车型的围攻,出现0.9%的负增长并不奇怪。而雪佛兰的主力车型迈锐宝,则像一块“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顶着“屌丝三宝”的诨名,硬是实现了月销过万、同比增长18.6%的扎实成绩。

    凯迪拉克的增长速度,近期一直令人侧目。在江河日下的豪华车市场,一直和英菲尼迪保持着类似的神奇的高增长。ATS-L已经跨过了月销过 2000的门槛,和沃尔沃S60L、奔驰新C级等量齐观,尽管它们目标客户大相径庭。问题在于,这个品牌的SUV还没有一款国产,这多少会影响到它当初定 下的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

    一汽大众是另一个出现同比下跌的品牌。虽说1.5%的负增长不算太严重,但如果考虑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与目前如火如荼、延绵不绝的速腾车主维权相关联,且一汽大众目前并没有妥善解决的迹象,这种负增长的趋势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新浪微博上,有的速腾车主通过照片显示,他们一到节假日就在一汽大众的4S店门口进行问题车的现场展示,苦口婆心的劝说速腾准车主放弃购买计划。这个群体的决心和行动力,似乎比2013年前后的DSG车主来得更猛烈、更持久。

    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除了上市的高尔夫7仍保持了26.9%的高增长外,其它车型均出现同比下跌。主力走量的捷达、宝来分别下跌13.9%、 33.0%。更高性价比的其它合资车型、技术与做工日臻成熟的自主品牌,经过长期的“反神车”运动,终于从大众的长青树车型中分得了杯羹。

    一汽大众的奥迪品牌,实现了18.3%的增长。这应该是令这家企业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除了A4L有5.2%的负增长,奥迪其它国产车型都形势 一片大好。Q3抓住了紧凑型SUV的热潮,收获了23.2%的增长。而A3的平均月销接近5000辆,价格与凌渡相当,销量却远超对方。再一次说明,有面 子、有实惠的车型永远是王道,特别是在经济形势欠佳时。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当合资车企中的大神们,纷纷被雷劈时,一些二线欧美系及日系们开始剑指神坛。而一直饱受争议的优秀自主则异军突起。以后两篇会聊一下,在这个去神化的时代,那些相对平凡的车企们不平凡的世界。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