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具有堵漏意义
    时间:2014-05-04 15:46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张少华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升格至国家性强制性标准之后,意味着将可以从法律层次有依据的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管,增大了威慑力,从而有望更好的为广大车主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一些跨国汽车公司拿中国消费者另眼相待、搞中外有别,很大程度是因为相关法制篱笆墙上的大窟窿。

    传闻将修订为强制性标准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让国人心地升起了开始堵住篱笆墙窟窿的一线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24日在北京透露,中国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标准委下达2014年标准修订计划,决定将2012年3月1日实施的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为强制性标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当下,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迫切需要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事关每年超过一千四百万之巨的新车用户的身心健康。

    张少华: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标准具有堵漏意义

    根 据我国不同机构不同时间新车抽查的结果,不少车辆的车内空气的确存在问题,特别是车辆内饰材料和粘合剂释放了大量的甲醛、苯,在严重情况下,可引发再生障 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此外,车内空气中如含有有机氯化物、氟里昂、有机酮、胺、醇、醚、酯、酸和石油泾化合物等其他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会削弱驾 乘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降低机体免疫水平,令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咳嗽、食欲不振、嗜睡无力等自觉症状,甚至损伤肝脏和引发孕妇流产或胎儿畸形等。

    然 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尽管2012年3月1日出台的推荐性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改变了国内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无标准、无监管的状态,但是由于其没有强 制约束力,最终沦落为只不过像摆在市场地头的纸老虎——外强中干。一些汽车制造商,并没有丝毫畏惧而收敛肆意采用有害内饰材料的行径。

    因此,才有了跨国汽车公司中外有别的截然不同态度——在投放到其他海外市场的车型上,运用环保材料,而在投放到中国市场的车型上,随心所欲使用不环保材料;才有了身心受伤的车主投告无门,合法权益被公然漠视的惨淡景象。

    去年,京沪等地某些外国品牌豪车的车主陆续集中投诉车中像“停在垃圾箱旁感觉”般的难闻臭味问题,随后的抽样测试结果显示,这些车辆采用沥青制造的阻尼片,或许是臭味的来源。

    但是,涉案的跨国汽车公司均表示自己此举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中国缺乏汽车零部件和辅助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结果,貌似遵从了游戏规则的厂家,一举掌握了主动权;而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反而陷入了被动尴尬无奈的局面。

    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早在20年前,欧美就已经要求采用树脂、橡胶等环保材料制造汽车阻尼片。美国环保局还要求整车厂必须申报车辆零部件材料以审核其环保性,并对违规者毫不客气的给予强制召回、巨额罚款甚至要其担负刑事责任。



    从深处挖掘,“臭味门”是我国有关标准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一个缩影。

    前些年,让中国两家车企卷入漩涡之中的“石棉门”也是如此。

    澳大利亚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委员会表示在这两家车企车辆发动机和排气管垫片中被发现含有微量致癌物质石棉,违反了当地的法律法规。

    美国、日本和欧盟成员国等55个国家均早已禁止在汽车零部件中使用石棉材料,而我国有关部门只明令禁止使用制动器石棉衬片,对其他石棉制品没有硬性规定。石棉被用于汽车门板保温、汽车内饰以及、管路隔热、垫片等多种汽车零部件之上。

    结果,这种汽车行业标准的滞后甚至缺失,让不断走出去的中国汽车遭遇叵测,躺着也中枪。

    企业懵懵懂懂的撞上枪口,其实是也有些无辜,要怪就怪有关部门在标准法规领域慢腾腾的行事风格。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遭到不断吐槽的车用燃油标准。

    标 准不仅滞后而且监管也不严。硫含量规定不大于350ppm的国Ⅲ燃油,在某些地方居然硫含量高达数千ppm以上。更爆出同标号燃油颜色迥异,发动机积炭过 多引发异常故障的“熄火门”。油价与国际接轨,标准却与国际断轨,油价兔子跳,油品蜗牛爬,直接为雾霾天气助纣为虐,让白天终于懂了夜的黑。而欧洲,早已 出台先于同级汽车排放标准的油品质量标准,要求产销硫含量10ppm以下的清洁燃油。

    油品标准长期以来低于汽车排放标准,已经打乱了我国节能环保的总体战略和企业研发的节奏步伐。

    幸 好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相继发布硫含量不大于50ppm的第四阶段车用柴油国四标准、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第五阶段车用柴油国 五标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五标准,从2015年和2018年开始相继全面实施国四汽柴油标准和国五汽柴油标准,敦促多年依然故我的“油不配车”的咄咄怪 象加快改观。

    而在车内电磁辐射方面,同样也尚无行业强制标准。

    但车内电磁辐射超标的危害又是触目惊心的,专家指出,长期暴露于高强度电磁辐射之下,对驾乘人员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白血病、癌症以及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

    国内曾经出现过车主质疑车内电磁辐射超标并试图维权,但苦于汽车行业尚无车内电磁辐射方面的行业强制标准,国家相关检测机构或管理部门没法介入,事情最终难以权威与公平的决断厘清,只能让涉嫌超标车型的车主心存阴影。

    归根结底,“臭味门”、“石棉门”、“熄火门”、“辐射门”的出现,是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缺失和监管失察的必然结果。由此,导致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无底线降成本的潜规则丛生乱象。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种情况下,桃然之父认为,与其苍白无力的呼吁厂家要反思社会责任、企业良知、善待消费者,倒还不如立即行动、高屋建瓴、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把那些道德缺失的行为关进法规的牢笼,永远不给他们以可乘之机。



    2012年3月1日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不仅所规定的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的浓度要求指标限值不及欧盟、北美的严格,而且,它最大的一个薄弱之处在于:只是一个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所以极可能被无良厂家所无视、漠视乃至藐视。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升格至国家性强制性标准之后,意味着将可以从法律层次有依据的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监管,增大了威慑力,从而有望更好的为广大车主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