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
  • 新闻焦点
  • 消费报告
  • 维权通道
  • 有事郝说
  • 315消费论坛
  • 关于我们
  • 零部件合资有望解决垄断
    时间:2014-08-27 10:34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丁华杰

    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ElringKlinger首席执行官StefanWolf日前在接受德国报纸《斯图加特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要求三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停止在中国市场独立经营,这三家厂商必须寻找中国国内的合作伙伴以共同组建合资企业才能继续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针对上述消息,德国两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公司(RobertBosch)和德国大陆集团(ContinentalAG)并未立即发表评论。

    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日本十二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罚款12.35亿元”其中对日本住友等八家零部件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8.3196亿元,对日本精工等四家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处罚4.0344亿元,合计罚款12.354亿元。

    当时在文章中提到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此次反垄断如何波及德系零部件巨头博世等企业,第二个是反垄断的改进措施太过于肤浅,需从“合资建厂”等方面进行限制,刚朋友发来这则消息的时候,没想到一一应验,如此看来,零部件反垄断逐渐切中问题要害,越来越具有看点了。

    第一、“合资限制”如何解决垄断?

    关于如何解决核心零部件垄断的问题,有很多种方式,笔者此前建议采用“对于核心零部件在中国开发制造进行限制,包括本土制造需要开设合资公司,以及要求本土研发率,这些能够让它们赚钱利润的时候,给予整个环境带来更为健康的生态。”

    为什么这么做呢,有两个最为明显的优势,第一个是通过合资公司,可以在产品决策投放等方面让中方人员参与,这本身来讲,可以有效避免日本零部件供应商那种的价格同盟的问题,这本身来讲是个益处。同时,通过这种合资公司,来提升中方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等能力,这些对于提升中国零部件制造商的能力来讲,也是最为直接的提升策略。

    当然很多人说,现在整车制造商都开始进行“放开股比”了,你现在还要求在零部件制造领域进行“合资股比”设置,是不是太过于保守?这两个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特别是我们要看到此前汽车合资公司股比带来的利好,如果没有当年的合资股比设置,当下中国汽车走到什么地步,可能更加不堪,可能遍地都是外资汽车,不论是销量、研发以及利润中国汽车同行都被边沿化,所以,这个层面上来讲,在零部件领域进行设置,可谓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第二个是,通过本土研发以及此间的人才流动来拉动整个本土零部件研发水平的提升,这点汽车行业的人士都是有印象的,包括很多汽车制造商去底特律引进一些优秀的汽车人才,为什么这么做?主要的原因便是引进它们的企业研发、管理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如果每家零部件供应商都在中国进行本土研发,意味着我们这些人才流动更为频繁,有利于研发水平的提升。

    第二、国人的研发还需要破除急功近利。

    此前笔者谈到,为什么要对于日本十二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反垄断处罚,简单地来讲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之所以此次零部件处罚针对于日本的零部件供应商,而没有中方的相应企业,主要原因是是中方的零部件供应商不够格,人家结成的价格联盟根本不带你玩,话糙理不糙,我国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以及相应的市场状态就摆在那里。所以,在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反垄断调查,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包括德国、美国的一些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目前来看,这种反垄断就像一种富贵病一样,我们不知道该是庆幸还是可悲了。

    事实上,提升国人零部件研发水平,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提升,很多汽车制造商,包括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都不喜欢进行理论研究,貌似这些离所谓的利润太远,事实上,这些研究可能才是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利好所在。

    大概一个月前,与一个零部件国际巨头的管理人员聊天,他谈到了正在国内很多高校开展合作,当时笔者第一印象是,这家企业太精明了,要知道每年国家在汽车类高校投入了巨资的研发费用,并且这些研发多数并没有进行推广应用,如果这家企业拿出一部分资本与这些高校合作,等同于使用一些小钱就拿到了此前这些高校的前期研发,当然,笔者和你一样的想法,这些有点“盗窃”中国汽车高校的知识产权的意味了,不知道这事情是否顺利进行。

    不过,这个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研发,特别是基础理论研发与多年前相比较,已经了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与高校联合进行理论研发,未必不是突破未来的良好举措。

    第三、“市场换技术”任重而道远。

    当然,回到我们零部件供应商的“合资”话题,这个情况能否实现相应的效果,观点在于参与其间的中方企业的做事态度,这里面简单来讲,有两种消极的态度需要更正:

    其一是避免中国企业间的恶意竞争,这么方面怎么理解呢,比如这个事情从政策上落实了,大家都知道谁要是参与了合资,就意味着利润方面会带来利好,这样的情况下,同一家外方进行合作,就成为多家中方企业的动力,这种竞争,就会带来中方利益的妥协和损失,这个情况需要避免。

    其二是避免中方企业为利润目的,我们知道为什么现在合资公司同一集团的自主成分发展不力,主要原因不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我们同时要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在零部件供应商领域。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国家已经酝酿或者实施相关的零部件合资政策的基础上,无论如何,零部件的“市场换技术”让然任重而道远。

    汽车圈大事小事天下事,有事郝说!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电话:010-66668888
    邮箱:haoqingfeng10#126.com (将#改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冠城名敦道7号楼1804室
    Copyright © 2002-2011 汽车圈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0874号-1